设计咖·作品 | 中式设计的源起、实践与展望

2019-06-20

新中式
3
本文转自:锐学设汇
相较于西式的浓烈,中式总是淡然,与周边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分明、协调、融洽的整体空间。艺术与工艺,精神与物质合为一体,新中式建筑的魅力正在散放着光芒。
◇中式建筑首席设计师、gad集团合伙人设计总监蒋愈◇

▲中式设计 历史
回顾历史,它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式建筑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思考中式源起,探索中式的价值点。
庭院与生活
现在所画的中式建筑效果图更多的是向人们展现一个美好的意境。它区别于常规所画的一些效果图。在表现一种高层建筑或者表现一个体育馆一个展览馆,不再是把建筑本身放在一个最主要的位置,用居中的位置去表达。更加注重一个场景,一个空间的展现,而不仅仅是表现一个建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建筑仅居于一个次要的位置,变成一个背景。
外部空间(庭院空间或是公共空间),它才是中式设计中真正的主角。
在类似于别墅的设计当中,如上图,左边是总图,右边是单体。它的特征是在总图的布局当中,更多的考虑怎样把房子串起来,用道路连起来,就像葡萄串一样。而在右图当中,单体建筑跟室外没有太大的关系,它仅仅是被放在一块场地的角落里。
做中式之前,别墅也好,建筑单体也好,它从总图的布局到单体的设计,室内外空间的关系都是一种呈现方式。右面单体所展现出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对比较消极,只有处在建筑外边缘的空间或者房间与室外空间有联系,这种联系其实是一种被动的关系,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并未经过有组织的空间设计。
上图对一个庭院的空间组合方式做了总结。左边是比较简单的围合,中间这张图的建筑于庭院相对来说已经形成更加密切关系的一个组合,最右边那张图相当于黑色的建筑空间与绿色的庭院空间已经完全的溶合在一起了,它被称为是一种流动庭院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经达到庭院与空间或者说庭院组合的一种极致的模式。
庭院与生活,只有庭院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式建筑真正的有核心价值的是外面的庭院,而不是建筑本身的空间。
庭院与建筑
追溯过去,到古代建筑当中去寻找庭院与建筑的关系。作为一个中国人并不陌生,不管是传统的四合院,还是比四合院更为丰富的苏州园林,它的核心都是在于建筑与庭院的某种组合关系。
四合院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比较圆形的一种空间的组合方式,更多的空间去围绕着中央的庭院来组成。
园林当中,它其实是许多四合院的组合。不同种类的,有规则的,没有规则的四合院去组合成一个更有意思的建筑群落。建筑群落最后给人呈现一种建筑于庭院水乳交融的关系,这些庭院有小尺度的天井,也有大尺度的园林。
蒋愈先生介绍到在某些设计项目当中,利用纵轴线上三进庭院的方式来组织整个建筑的空间,通过最前面到达的称为庭院,进入意境当中,在玄关与后面主要的厅堂空间之间,又设置了一个礼仪性的空间,那么这个空间它更大的意义是提供采光、提供通风,但同时它展现了一种具有仪式性的、中国人对自然所崇尚的天井庭院。
在这个庭院当中,你可以放一盆荷花,也可以放一些其他的雕塑。这里首先带给人自然扑面的感觉,第二也能体现主人的品位,展现空间的层次。最后进入到我们的后花园,这其实也是一个更大的庭院。
这个庭院达到一定的尺度,即可称为花园,同样它也是主要的空间,比方说北面的客厅、餐厅以及南面的卧室空间,沿着建筑围墙的庭院空间,来共同包绕形成非常有意思的园林,其实就是放大版的庭院。
要怎样形成有意思、能够让人可游可赏可居的园林空间,事实上也正是上面说到的中庭以及后面非常宜人的花园空间,一个室外,一个室内,它们共同来构成整个居住环境。这个环境与普通单一的室内空间户型来比,它具有非常好的生活价值,你可以在里面感受生活、感受自然。
建筑与审美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它从中国传统各种的载体:美学、物质、精神等当中吸取精华。当我们去寻找那些物质的载体:音乐、书法、书画、诗词、戏、园林以及在中国日常使用的器物,如陶瓷等等。从这些载体当中能够找到中国传统审美的精华,从宋词当中可以去领略到它的简约,从绘画当中可以领略到我们中国人对意象所特有的一种表达。
除了物质的载体以外,还有更多精神的载体,所谓精神载体其实就是哲学。
中国传统建筑它主要受几个哲学世家的影响。第一个儒家文化,儒家带给我们的是浩然正气,体现到我们建筑当中就非常正,一进一进的空间院落组织,都是来自于儒家文化的影响。
第二个对中国建筑具有很大的影响就是禅,所谓的禅其实就是讲究一种顿悟,更多讲究的是一种境界。
第三个是中国传统所具有的道家文化,道家最早提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传统艺术也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中国传统的绘画与西洋传统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洋讲究写实,而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写意,去掌握它的精神。寥寥数笔,甚至通过白描线钩等方式就已经表达出非常深远的意向。
理想与实践
中国传统的建筑更大意义上受这些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蒋愈先生第一个比较系统实现传统美学思想的项目就是苏州桃花源,正是这个项目奠定了现在所有项目的雏形,或者说规制,很多惯例的做法都是来自于这个项目。

苏州桃花源的笔墨更多表现在建筑与建筑的关系,更加注重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空间。建筑所围合的空间是建筑与建筑,单幢建筑与建筑所围合出的,建筑与建筑形成的聚落方式以及每个聚落之间所共同构成的最后形成的空间。设计时既要关注它组合起来所形成的实体群体效果,同时也要去关注建筑与建筑组合以后中间所形成的空间。这些空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街巷空间(园林空间)。中式建筑的设计更多的是在于群体、在于聚落、在于室外的空间。

▲中式设计 实践
街巷与园林
空间归类方式多种多样,蒋愈先生把主要的室外空间归类为两大部分,一个是街巷空间,一个是园林空间。
所谓街巷空间通俗来讲是建筑相对比较密集,例如江南古镇、村落。它是以比较密集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园林空间建筑相对比较散落,有更多更旷野的空间与自然交融,江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模仿自然山水让人能够畅享其间,享受更为自然化的空间。
在街巷里面,可以设计不同的尺度街巷,例如街巷较宽,中间可以有流水,水街除了有水面以及水面两边的街道,同时它本身空间形态蜿蜒曲折,不断的变化。
在比较窄的街道可直接引入到每家每户当中,根据不同的尺度以及具体项目的特点,用不同宽窄、不同尺度的向导空间去具体组织整个项目。
除了建筑本身以外,更重要的是公共空间的品质。公共空间的品质,决定了项目本身的品质,也就是建筑的精致程度。
小户与豪宅
不管是小户型,还是大户型,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中式建筑中的一种产品,它的价值点就在于建筑所包绕的这些虚空。既然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的空间,街巷或是园林,这些空间是有价值的。那么单体建筑本身由不同的房间所围合出来的空间,例如院子,它也是这一类建筑所具有的核心价值点。
在户型上,不管庭院大小,它都可以创造一些宜人景点。不同大小的户型可以围合出不同的庭院。大的户型可以围绕出两进庭院更为丰富。小的户型,它就是干净的小庭院。不管小户型,还是大户型,都要紧紧地抓住它的核心点——用建筑去包绕出一个庭院,这个不是为了庭院而庭院,而是让更多的功能空间与自然庭院发生更好的互动,形成人与人与自然的一种非常和谐的状态。
传承与迭代
蒋愈先生在分享中表示在设计苏州桃花源的时候,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模仿的过程,慢慢的进行过渡。在苏州桃花源这个项目中更多的还是去吸取苏州传统民居的一些做法,在传统做法当中做一些改良,使其更加符合当代。
我们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慢慢的进步再到尝试着利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自己的一些组合方式来产生最好的效果。

▲中式设计 展望
中式建筑是我们传统的精华,对于未来中式设计的展望,第一点是当代性,因为我们正处于当下时代;第二点是地方性,从南到北的气候不同,从东到西的文化不同,如果都用一种方式去做建筑,就不符合地域性需求。所以无论是设计还是营造,如果要把中式建筑发扬光大,就要考虑当代性以及地方性。
当代性
现当下的建筑空间、使用方式、审美以及现代建筑技术都与当年不同,在做中式建筑时,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式魂。当我们拿一张经典的建筑立面,我们要准确地剖析哪些是真正中式建筑的精华,哪些只是附属,装饰性的建筑。
地方性
设计地方性建筑需要具体研究每个地方的气候。在北方的寒冷地带,冬天周期长,缺乏绿色,应当如何设计园林?如何营造室内与室外、建筑空间与园林空间?如何设计这些庭院?那么庭院又如何在冬天能够被使用?在最南边海南岛气温比较高,需要遮荫,需要通风,这种情况下,又应该怎样去设计这些建筑组织的空间?这些都是针对地方性的探讨。
地方性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气候,还在于文化。东西边文化有很大的区别,中式建筑如何去体现当地文化,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去解决的课题。

▲对话 · 大咖
Q:桃李春风和桃花源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A:桃花源是属于城市里面的一种中式建筑,它的建筑密度更大,对我们设计的挑战就是如何在这么密集的情况下去营造出具有中式意味的庭院空间、园林空间。桃李春风它更多的是处于郊外,我们把它称为小镇,它更大的价值点在于工作、生活。在桃李春风当中,我们花了很大的笔墨去做了一个小镇中心,这个小镇中心是相当于把城市里面的一个片段或者城市里面的一条街搬到了这个项目中,里面有餐饮、有电影院、有茶馆、有咖啡馆,在城市能得到的服务,想体验的生活,在这里都能够得到体验。相当于你既体会到了农村或者乡村的美丽,同时又不缺城市的繁华。
Q:中式产品如何应对限墅令?
A:我个人感觉在限墅令下,我们要符合国家大的政策,肯定有自己的发挥余地,因为限墅令每个地域都不太一样,有些地方可能是独立别墅不能做,合院可以做,县城里可能四层以下或者五层以下不能做。我认为这个也没问题,因为刚才我们开篇其实就讲了,我们为什么要做中式建筑,其实就在于中式建筑它特别适合人与自然的交融,所以我们觉得庭院自然是我们做这类产品的一个初心一个出发点,在当下,我们为什么不把我们觉得最有价值的庭院花园移植到我们的公寓当中,我个人目前就在尝试这样的一些做法,把花园移植到普通的公寓当中去。我认为这个是最根本的中式建筑精华,也是中式建筑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将来我们的居住方式可能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会更为密切。
Q:现在中式景观设计都大同小异,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A: 我们已有的项目景观和我们建筑是一样的,更多的是去模仿传统,模仿苏州园林,但是因为当代性的问题,事实上现代人的审美是当代的。我们可以把中式景观营造的精华移植过来,通过对景观的一些有意思的组织,比如通过借景,通过增加层次的一些做法,使得景观层次增加,使得小中见大。比方说同样50平米的一个花园,或者说一块场地用中式的方式来做,就会比用现代的方式或者用欧式的方式设计会使得感觉大很多。所以我认为将来的一个方向就是去营造具有当代元素的景观,但精神是中式的,做出属于现代的中式。
Q:建筑密度那么大,私密性怎么办?
A:我们开始做合院产品,就是基于私密性考虑。因为最早我们做的是三层的排屋,它就存在私密性问题。因为这一户就能看到边上那户的花园,所以我们把层数降低,把花园围起来,这样使得互相左右有个更好的私密性。把这种做法移植到叠墅当中,通过户型的错动等方法也能够实现很好的私密性。
Q:院子类产品绿地率如何处理?
A:这类产品确实有些局限,如果把围墙都围起来,在很多地方是违法的,不围起来,绿地率是达不到的。所以我认为随着限墅令的出台,倒不失为一件好事,我们做这类产品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例如我们刚刚结束的一个项目,在苏州老城区,因为苏州老城区它是受保护的,只能做两层高,而且沿口高度只能做七米和十米。这类项目的绿地率天然就能满足。这个项目要求我们做传统街区式的、恢复传统肌理的建筑。所以我觉得限墅令下能够真正的保护有传统风貌的地区。
In家APP——设计师上传和下载素材必备工具,PC端、手机端均可免费注册使用;高效搜索高清优质设计作品图、单品图、效果图、实物图等,每天更新海量图库;通过In家APP,不用翻墙就能直接找到需要的素材;更有获取In币功能,无论上传或下载均可获得相应数量的In币,In币累积可在In家优选商城换取商品;还有全球高端国际设计展首发资讯、直播内容官方推送,让你及时了解国内外设计大咖们的作品和演讲。
快来使用In家APP,让我们一起为中国设计加油!

【IN HOME】
【CUSTOM MADE·MEET YOUR IDEAL LIFE】
【懂你·懂家·懂生活】
【留言并分享·免邮获取好礼一份·感谢参与】

0评论